很多人努力的程度之低,以至于根本没资格谈天赋。

中学时代,我觉得自己也算是半个学霸了,至少也曾是班里前几名。而如今回忆从前,我真心觉得曾经自己只是自以为很努力而已,实际上倘若在那时我能拿出现在一半的对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果可能会好很多。事实上,大部分人在中学时代是相当贪玩且不懂事,甚至,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是这样。


看到微博上关于中国和英国中学教育的帖子和下面的各种争论。我在想,这一批嚷嚷着中国式基础教育sucks和曾经嚷嚷着数学滚出高考、古文滚出高考、英语滚出高考的,大体会是同一批人吧。能够在上课的时候玩ipad游戏,谈情说爱,就是他们所喜欢的教育方式吗?


时常在想,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努力。

学过很多东西,有的是被父母逼着去学的,比如钢琴,有的是自己喜欢去学的,比如吉他,比如古琴,比如各种运动,比如前几天刚刚找了个老师想去学一下油画的基本技法;有一些是父母曾想逼着我去学然而被小时候的我拒绝的,比如书法,比如围棋。

然而我从来不后悔所有我学过的东西,无论最初开始的理由是什么,无论过程曾经多么煎熬和痛苦。我只会后悔所有那些我所不曾学过的或者学过但没有坚持到最后的东西。比如很多次在需要签名或者手写什么文件的时候懊恼于自己没有写一手好字。所以如今深刻地认为,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在我怀着天真的幻想觉得以后我们只需要打字就好了写字好不好无所谓的时候,应该存在一个强有力的外界压力,告诉我什么是必须要做的正确的事情,并且强迫我坚持下去。


一直觉得我的父母对我采取的是所谓的“素质教育”。他们鼓励我的兴趣爱好,带我去游泳和旅行,对于我小时候所有不想去做的事情表示尊重;也并不要求我每次考满分或者第一。甚至在老师批评我上课不听讲的时候,妈妈也只是回家问一句,你都会吗?我说会啊。于是我妈妈觉得那就可以了。可能唯一他们逼着我去学过的只有钢琴,其实也未果。当学了几年之后最终还是表示我没有兴趣不想再学下去的时候,他们也尊重了我的意见,这让我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都倍感遗憾。

有个词儿说得很对,年少无知。然而等你足够年长,足够辨明什么事情是正确的且应该去做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就好像我现在那么喜欢古琴,我愿意一整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去练习,却再也没有了少年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环境。我需要工作,需要赚钱,需要生活,也需要睡眠;留给我去做这些事情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少那么少。


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素质从何而来?在我看来,所谓素质必须包括良好的逻辑能力、记忆能力,也需要包括比如对于音乐、艺术的鉴赏力,对于历史、自然科学、文学的基本了解,对于某几项运动的擅长和热爱等等等等很多很多方面。所谓良好的素质教育,其实需要比单纯应试教育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强度。而所有的学习,无论你有多大的兴趣和爱好,在最初必然存在大量单调无聊的基础性工作,也必然会有枯燥和难以前进的时候,这些枯燥乏味单调无聊和困难足够磨灭最初的热情,都需要意志力和理性去让自己坚持到最后。就好像灌篮高手里面一开始的初学者樱木花道,被逼着去做基础性的运球练习。那是多么的无聊啊,他只想灌篮。可所有枯燥无聊的基础性练习,都是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是的,包括在素质教育当中。学习从来不可能都是全过程充满了欢乐愉悦。任何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吉他曲的弹奏,之前都要经历无数的音阶、指法的单调练习;任何看似美好高雅的所谓素质,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

你看见一个人能说四国语言,了解交响乐,会品红酒,对于油画如数家珍,对于历史和文学了若指掌,可以弹吉他,也会写书法,言谈幽默举止优雅人品出众;于是你觉得他很有素质。但是苍天啊,在这背后他曾经历过多久地狱式的训练和学习过程呢?而倘若易地而处,你又能否做到?很多人,拼应试,你拼不过人家;拼素质,更拼不过;素质比应试难多了。所有应试也好素质也好,归根到底落实在学习二字上,而学习从来都是需要努力的。要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要老师对于你只是鼓励从不批评,很多人对这个世界提了那么多要求,却忘记了对自己提出要求。是否有一天,你醒来,对自己说,今天我要很认真地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怀着积极的态度去做我必须做好的每一件事情,哪怕这个过程枯燥而无聊,哪怕很困难,我也不会抱怨不会放弃。可能对很多人来讲,都不曾有过,更不曾做到过。


有时候不是中国式教育sucks,不是考试sucks,而是努力sucks,做困难的事情sucks,大家一起愉快地玩耍最awesome。可生活从来艰难而公平,你想要有轻松愉快自由自在无需努力用功的童年和少年,就要相应的在青年和中年甚至老年放弃更多,而且并不仅仅是在事业和金钱方面。


曾经被母上大人要求去背唐诗宋词诗词韵律,因为要背这些导致中午不能和小伙伴去玩沙包而非常愤愤。背了李白背苏轼,背了苏轼背辛弃疾,等到临近高考的时候,因为唐诗宋词常见的那些实在是背了个七七八八,无聊到跑去背了大段元曲。初中时候被母上大人逼着啃完了史记,高中时候因为养成了习惯接着就看完了二十四史。高三时候所接触的古文,在我看来,很多曾经背过,很多曾经读过,最差最差也多少有点印象,所以在文言文阅读上扣分简直是罕见。初中时候母上大人建议我去读西方哲学史,硬着头皮啃完了,很上瘾,高中时候开始自己读尼采和萨特、也读莱蒙托夫和波德莱尔,所以当很多人在抱怨这次考试的阅读题好困难的时候,我只是很嚣张很欠揍地表示都是中国话啊有什么可看不懂的呢。所以你看,应试,其实从来都是最简单的事情,只要把一样东西学的足够好,考试不过是一个把知道的事情再写一遍的过程。到了现在,即便是少年时代所背过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春天的时候我看到“草色遥看近却无”,心情低落的时候想起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在苦闷的时候,也能劝慰自己“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能说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很多时候这些看似遥远的文字给我以最亲密的陪伴和安慰。我觉得,这就很好了,曾经的这些学习在我生命中留下了很多很美好的印记,它们对我的改变,就好像是河流对于山川和平原的改变,持久而美妙。至今为止,我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所谓天赋,只不过,曾经学过而已。


 
热度(294)
© Mint is not here|Powered by LOFTER